English

为自由的生命而燃烧

1998-06-2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李韵 我有话说

电影《燃烧的港湾》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为背景,反映沦陷区香港的广大劳工团结欧美侨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炸毁日军潜艇基地的惊天动地的故事。影片展现了香港人民的英雄气概,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和爱国主义精神,谱写了一曲“不自由宁燃烧”的生命赞歌。

国内外反映二战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这部影片要拍出新意实属不易。另一方面,由于剧情需要,演员来自四面八方,除中国内地及香港和澳门外,还有英、法、美等国的演员,整个摄制组就像一支多国部队,这也给拍摄带来了不少困难。言及此,导演李歇浦说:“这部影片是块难啃的骨头,接受它,无疑是个挑战。”挑战必有风险,但也蕴含着艺术突破与成功的机遇,也许正是为了这个原因,他接手了这部片子。

《燃烧的港湾》是一部自由的颂歌,它的灵魂是人类对生命的渴求。李导介绍说,影片中的事件是有历史依据的,至今香港南丫岛仍保留着完好的“神风洞”,也就是当年日本侵略者的军事工程。香港人民长期受英国殖民主义者统治,沦陷时期,又惨遭日本军国主义蹂躏,他们的反抗和斗争形式带有鲜明的地域和时代特点。影片要真实地反映这段历史,但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却不拘泥于史实。创作者们以独特的视角,搭起了一个独特的舞台,将所有人物置于“死亡湾”的特定环境中,让人物在一场没有硝烟的“特殊”战争中展现他们的情感、爱憎,但又分明使人感到战争的残酷性和火药味。影片中洪达的豁达仗义、耿淼的刚毅悍、何伟力的胆怯懦弱、梅森的正直沉稳、大井的道貌岸然、黑寿的专横凶残……一个个形象迥异的人物在生与死的搏杀中充分展示着他们的性格,其中反面人物也极具个性,没有常见的脸谱化、概念化倾向。李导着意谈了对日本军官佐藤的塑造。佐藤本是个文人,是战争将他推上了刽子手的地位,在他身上,人性中的善与恶、美与丑时时发生着激烈冲突,然而当军国主义的毒汁渗透他的骨髓时,他变得不可自拔,对军国主义的暴行,他从迷惑、内疚,直到死心塌地地服从,甚至自己的亲人被害,仍屈从于“效忠”,最终变得疯狂般凶残。由于影片充分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及性格的发展,使人物具有了较强的可信度,使观众更深刻地认识了军国主义的残暴性。

为了让《燃烧的港湾》能在电影发行市场上“燃烧”一把,李歇浦还充分考虑了不同层次观众的审美取向。比如对那些充分展示人性与兽性对比、斗争的戏,李导采用了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最为突出的是三场焚烧活人的戏。第一次虚写,造成悬念,抓住了观众的目光;第二次实写,利用电影的声画手段,淋漓尽致地表现军国主义惨绝人寰的罪行,从视觉上、听觉上和心理上给观众以极大震撼;第三次又用写意的方式,浓墨重彩地将几位义士在生离死别之际为了让更多的人活下去而牺牲个人的高尚情操展现出来,在观众的道德天平上为“善”加上了重重的砝码。影片还融入了一些娱乐片的手法,动作场面的设计上,既有打斗,也有爆炸,还有一些诸如山洞塌方、潜艇撞人等场面大、危险度高的戏。李导说:“有了艺术感染力、冲击力,思想内涵才能更好地体现。”《燃烧的港湾》得到了专家们的肯定,李歇浦说还没有完全成功,他认为还需要接受观众和市场的检验。

李歇浦导演激动地说:“近来日本有部反动影片《自尊》,美化战犯东条英机,《燃烧的港湾》是对它的迎头痛击。同时,在香港回归一周年之际,我们以此告慰那些曾为香港付出鲜血乃至生命的英灵们。”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